霍姆斯支招布朗如何打败恰加耶夫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程颐云:且如豺獭皆知报本,今士大夫家多忽此,厚于奉养而薄于祖先,甚不可也。也就是说,以始封者为始祖,并不意味着剥夺血缘之祖的客观事实,而是使后人祭祀时,以始祖之礼祭拜始封者。
禘祫、郊祀、明堂等种种大祭,均与始祖息息相关。《大传》曰‘别子为祖,谓此虽非别子,始爵者亦然。故如此,则于治天下不难也。吴丽娱指出:取得姓氏之号(或氏族因之兴起)的始祖与作为王业始基之太祖有时候很难区分。其言开辟之时,只是生一箇人出来,这第一位出生的祖先,理所当然便是所有人的始祖。
他依据《元命苞》《文耀钩》《乾凿度》等纬书认为,每个朝代都有其对应的一方天帝,周文王受苍龙之精,灵威仰为苍帝,故周代郊祀所配之天即指灵威仰。当朱子抛弃了感生背景,而又以上推父祖的情感作为尊始祖的来源,其结果便只能不断上溯,直到推无可推为止。刘:哦,这是指向所谓超道德的向度了吧。
刘:人与宇宙协同共在,就是 新的天人合一。刘:当然还要拿来主义。李:因为西方强调理性观念,主情感的如Hume 又贬斥理性,说理性只是情感的奴仆。李:人类会做错许多事情,搞错的事情,那就吸取经验,极力纠正。
即使控制、使用,也还是为了生存延续并与自然和谐相处。李:因之,伦理道德的最高目标,在有基督教传统背景的 Kant,是某种福德一致,但它在现实中不可能,只可能在不可知的另个世界才能实现,所以必需保留对上帝、灵魂的先验幻象。
是非里有好恶之心,好恶里也有是非之心。但追溯到根源上,书是为人出版,读好书便也许可以培养做好人好事,伦理道德与认识可以在最终根源统一,并非一定要彻底分开。中国人希望一辈子快活下去,升天也要带着地上享受的一切。刘:仅述其大略,这有点可惜啦。
这样,也可以回答 Hume 的著名哲学难题,是(认识) 不能推论出应该(伦理),的确,这是一本书 刘:(非价值判断,中性)推论不出这是一本好书(价值判断,好书便应该读)。刘:意义和价值,乃是人造的。刘:与西方罪感文化相对而出。刘:尊孔也不可能回去了。
李:前面已说,我的伦理学,如伦理、道德的划分,道德心理三要素,两种道德论都只 是对伦理学形式结构和概念范畴的设定。刘:是非与好恶之心的相融,就是情理合一嘛。
但你讲宇宙、天道、上帝等,如果离开人类,有什么意义?当然,你可以作自然科学的考察研究。中国儒学的天则既是精神,又是物质。
刘:人类每次进步,都要付出代价。刘:的确是一种积极的趋向。而且有时情主理辅,所以叫结构,结构可以多种多样,百花齐放。但这只能在总体方面讲,而不能作实用主义有用即真理的解释,这也就是人类学本体论敬畏天道和在人道中、在历史(形下)中寻求天道(形上)的重要环节。而在丰满的世俗中悟天道,便成为审美形而上学。几乎任何文化,包括中国都有超验亦即另个世界的思想、情感的趋向和方面,中国也有,但这个方面,比较起来,非常模糊空泛。
李:中国不是这样,中国人认为生在这个世界是幸福的,人只要努力奋斗,死后也可以上天,尽管那个天很空洞模糊,犹太-基督教的原版则是人再努力,也不一定能入天国,入天国仍由神定,所谓选民是也。孟子和王阳明讲的良知良能,我已多次说过了是自由意志的直觉不择恶而行良,这是由意志锻炼而成的良好的认知和行为的能力,此即 good will,善良意志,能自我立法普遍适用,便是自由意志。
中国因为有情世界观,认为天是好的,天行健,所以人的出生、存在便是善的。我是站在人类族类的立场上,你说是人类中心论也无不可。
李:因为生命和人生的虚无性正是在这里鲜明地凸显出来,为什么活?为什么死?从而去行动,从而去遵守、履行或反抗、叛逆某种伦理规范,出现某种道德或不道德行为(道德的标准又是什么),这是由每个人的思想(观念)、情感又特别是信仰所决定的。这似乎有关系到道德与宗教的关系。
刘:相互匹配的秘方? 李:异常复杂,人的许多动物本能如何与理性相结构,但要彻底弄清楚,恐怕要等百年自然科学的研究。总之,人是历史的存在,历史进入形上,使这个空而有充满了世间人际种种悲欢离合的浓郁情感,并可将现实的更多情感提升到本体实在的高度去作审美领悟或体验,而不致滑向干枯、寂灭或自圣。它在超脱或超越那个体的有限和无常的审美情境中,如对废墟那实在感与虚无感共在便是对人的有限性、偶然性的存在体验,并增添着深刻的悲剧音调。哈哈哈...... 刘:您是一脉相承,从主体性实践哲学到人类学历史本体论! 李:本来就是其中应有之意。
这正是在历史中追求天道。但以人活着为第一命题的历史本体论仍然要重复其根本观点,即不同意上帝造人基因变异人有语言三大看法来解释人类如何可能,认为只有使用-制造工具才能解释。
对人类生存延续不利的事物也得认识、研究,科学并不管这些,但伦理学要管,所以有医学伦理等各种规范伦理学和政治哲学。李:生命意义本无任何确定的答案,它是由个体去选择和决定的。
理性由是出,历史由是建,从而人类的生存延续的生活质量便远超其他动物。刘:刚写过文章《以有人美学之道建构中国美学学派》。
李:人类为了自身生存延续恰恰是要与万物相和谐。刘:怎么? 李:中国人只有一个世界,并且相信这个世界是好的。说人是情感的动物就不准确,动物也有情感嘛。但中国这种有情宇宙观也是一种包含情感信仰的非宗教的宗教设定。
刘:那在中国呢?福德何以一致? 李:在中国非人格神背景的天道 = 人道的巫史传统中,宋儒所追求道德而又超道德的孔颜乐处只能实现在天人合一万物与我同一又并不脱离现世的高级悦神的审美境地中。巫的特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人与天地参的历史具有神圣性。
对自然破坏,不能再下去了,生态失衡已不可逆转了。如我多次引用过的王国维
刘:那良知就是知啦?记得您否定过。它不是一个科学问题,它是一个社会问题。
「小礼物走一走?雪碧可乐来一罐!」
还没有人赞赏,支持一下吧
哇~真是太棒了